让课堂成为真正的乐土
课堂秩序,其实是校园礼仪中最为核心和具代表性的一种。自从校园礼仪报道阶段开始以来,我们对学生所应遵循的各种秩序礼仪都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解读,但对课堂礼仪却总没合适的机会来加以阐释。说实话,因为这有一点困难。课堂礼仪,所有人都在学校亲身经历过这样的阶段,大家对遵守课堂秩序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。要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认同,有点困难。上课踏实听讲,不乱做小动作,不乱接下茬儿,不和同学说话……似乎在课堂上,我们总有那么多不能做的事情,时刻都有受监督和被制止的可能。回想起许多年前我们坐在课堂上时,似乎就被这样的感觉所包围,时至今日,孩子们仍处在这样的体会中。遵守课堂秩序,是保证课堂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,是校园礼仪的核心内容。作为学生,我们有太多需要严格遵守的规矩。不可否认,这些规矩都是为学生着想,为了将来考虑。但有时,总感觉有些不舒服……不过悄无声息间,课堂秩序似乎也有了许多不同。随着一代代学生的更替,随着年轻老师的逐渐增加,课堂气氛也逐渐活泼起来。允许上课自由发言、允许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、允许对教科书提出质疑……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得更多。这样的改变是让人感到开怀的,孩子们对课堂的恐惧逐渐减少,兴趣逐步增加,老师们教起来也更有激情、有感觉。我们希望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欢笑,看到更多的理解,只有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认知的同时,课堂秩序才能得到彻底的理解和遵守。认识到遵守课堂秩序的重要是学生必须做到的,但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。金可
观点评述遵守课堂秩序由教师开始“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应该贯穿在平时的言行中,包括课间和家庭生活,而最能体现学生文明礼仪的就是在课堂上。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,就得先由教师做起。”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甄珍说,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,学生都会做到:起立向老师问好,老师向学生问好,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行礼,虽然这只是上课之前的程序,但增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,这样的开始,给课堂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。课堂角色中,老师很关键。他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,更应充当好学生良好的行为模范。比如上课时,老师应主动先说:“同学们好!”学生们也会很高兴地回答老师:“老师好!”这是老师的一个示范作用,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。另外,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始终张弛有度,过于气愤或紧张的表现,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。学生上课确实需要认真听讲,但是认真听讲的动力应该是来源于让孩子们倍感兴趣的学习本身,而不是外在压力。甄珍说,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,他才会投之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,才会有智慧碰撞而带来的闪亮火花。上课时,老师的音量和语气也是调节课堂气氛又一重要因素。到了中、高年级后,老师的示范作用更重要。如果老师做得不规范,那就无法正确教导孩子,只有老师作的规范标准,才能教导学生做好。同时,上课时,老师要以平等身份对待学生,老师要提前为学生考虑周全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,是让每一位老师感觉很辛苦的一件事。面对数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,要他们集中精力听课,这可是一门学问。比如在制止那些调皮鬼们捣乱的同时,也要劝导其他的同学不要受他们的影响,一收一放,很是考验教师的水平。但也要注意,要求他们遵守良好课堂秩序也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,不能太刻板,太过束缚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反而得不偿失。信报记者翟烜黄宇
新型课堂渐成趋势
目前,教育界就新型课堂教学的讨论日盛,关于新型课堂,老师们显得很有信心。许多教育专家指出,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“制度化场所”,当学生的行为偏离了教师所指定的既定目标时,教师就会把一张“越轨者”的标签,如“学业失败者”、“天资愚笨”、“性情懒惰”,甚至是“品质低劣”等贴给学生。如果学生经常被教师贴上这样的标签,他就会感到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而慢慢地接受标签。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,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,凸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,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,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、课堂的主人;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,上课时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话,提出问题,甚至提出异议等,着力让学生在课堂上“活”起来,“动”起来。新型课堂的实施,要求建立课堂自由秩序、自觉纪律。重新界定课堂秩序、课堂纪律与学习自由,建构新型课堂秩序,具有现实意义。当然,如何维持课堂秩序,如何掌握课堂秩序的“度”,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。
看图知礼